第四章名 士 不 怕 出 身 低

「自古書家非俗士、從來美景得詩人」。所謂名士必須有錢、有閒、有學問、能談、能酒、還要具有一藝之長,文藝、書藝、棋藝、雕藝、琴藝、必具其一,否則不能入列。如「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那一位不在文藝上高人一等,但這些名士未必個個系出名門貴族,有些未成名時窮困潦倒有之,家徒四壁,無隔日之炊者有之,但成名後誰再去計較他的境遇呢?

    古人暫且不表,今人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小時候家境何嘗好過,在米廠為人打工,賣米、但由於他勤勞樸實,颇得老闆賞識和客人信任,因此累積經驗、人脈和金錢之後、投資塑膠工業,抓住時代動脈,轉眼由貧窮變小康,由小康而成大富,今天誰又去計較王永慶的過去,嫌棄他往日的貧苦。

    從牧童出身而成功的故事古今有之,中外有之。就以台灣本土例子就不勝枚舉;國際名木雕大師朱銘先生,台灣苗栗人,窮苦農家出生,十三歲那年即離家拜師學木刻,傳統師父教他的是寺廟的神像、佛身雕塑,奠下精湛深厚木雕基礎。朱大師不久便自立門戶,自創風格,仍不滿現狀,於民國五十七年,再次拜楊英風大師門下。

楊英風為當代著名雕塑家,楊大師曾留學日本和義大利,擅長大型抽象不鏽鋼作品,朱大師乃本土雕塑家,結合了楊大師之抽象風格,因此,朱大師之「太極」系列、「運動」系列等名作都有楊大師之影子。線條粗獷、形狀活躍、豪放、野性十足。當然朱大師並非全屬倣製,晚期作品「人間」系列,如一九八0以後之「太極」、一九六一之「玩沙的女子」、一九七二之「媽祖」、一九七三之正氣「關公」完全展現自己的創作,成為一代雕刻大師。

朱大師從農村走出,從牛背滑下,由學徒到大師的辛路歷程與許瑞龍老師的故事十分相似,都與雕刻結下不解之緣。

 

      許老師與朱銘大師的時代背景、家況雷同,只是各人追求的目標不同,一個是書藝兼金石,一個是純木雕藝術。證明人只要有目標,有方向,有理想,加上努力,最後一定會成功。成功的定義不是做大官、發大財。「成功既非立名,也不為利,也不是得到什麼位子,自己的努力做到了,於心無愧,就是成功。」<<許倬雲語>> 

   許老師在鄉下牧牛、到台北當學徒,對他今天的成就不但不是阻力,而是助力,出身貧困又何妨?所謂「英雄出少年」,成功的秘訣就是「不要看輕自己,要時時提醒自己,我還能做些事」。終止學習就是愚昧的開始,有智慧聰穎的人,不要去跟別人比,要跟自己比,且要今天比昨天進步就是快樂。

   許老師自小認知這一點,小時村裡同年紀的小孩可以背書包去上學,我為什麼要牧牛?北上後台北満街的青少年穿著整齊,星期天成群結隊逛西門町,我為什麼要做工、學寫字、學雕刻、如果許老師當年如此想,那就沒有今天的許老師。

   正因為不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他的字才會一天比一天進步,雕刻技巧才會一天比一天精湛,這種進步連自己都沒發覺,正如初春萬物,是慢慢長起來的。

人學習進步過程亦復如此,因此許老師可堪稱為名士,並非溢美之辭,名士之特質,就是不求名、不求利、氣質優雅、如沐春風、氣度寬宏、溫文儒雅,認識許老師者,皆頗有同感!

   許老師文人氣質是怎麼來的,那是長年涵泳於書藝中,不知不覺養成的,學書法可以變化一個人的氣質,理即在此。星雲法師語:「人有一分學養,便有一分氣質,人多一分器重,便多一分人緣」,許老師不僅具有謙謙君子之風,更有名士風流之氣。

 

_NJKLoBDEk.EdvMf64uwaQ我最懷念的父母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承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