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漫談書法與歷代名家碑帖之認識           許瑞龍

書法,是我們中國的國粹,也是國寶。中國的文字,造型是方塊字,因此可以千變萬化,是一種藝術。不像外國字,像螃蟹一樣,橫行不法,變不出花樣來。

中國的文字,自從倉頡發明以來,已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後來秦朝的蒙恬發明毛筆,東漢的蔡倫發明了紙,從此演變成中國的書法,大體來說,可以分成「真、草、隸、篆」四體。有人擅長一體,也有人四體兼備,這要看個人的興趣和造詣了。

幾千年來,中國造就了很多大書法家,像鍾繇、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以至於近代的唐駝、于右任等,太多了,不勝枚舉,這幾位是中國書法領域的典範。研究書法,首先要了解這幾位先賢的身世故事。

我們先談中國書法界的第一名家王羲之。他是東晉人。詩有詩仙、書聖;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若說書法,王羲之則兼而有之,可稱得上為「書仙、書聖」,是千古第一人。他有趣的故事很多,讓我細細的道來。話說他小時候就喜歡寫字, 

有一天,王羲之發現爸爸的枕頭底下藏了一本書,他感到奇怪,什麼書那樣寶貝?那樣神秘!他趁爸爸不在家,偷偷地拿出來看,大喜過望,仔細地看了一遍,原來是一本「書法秘岌」。後來他的爸爸發現枕頭下的暗記有異,知道有人偷看他的寶書,他查問兒子,王羲之坦白承認了。

他爸爸知道王羲之喜歡寫字,而且很有天分,就把寶書送給了他,從此書法大有進步。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看見了,大感驚喜,哭了起來,對人說道:「我們寫的字,再也比不上他了!」後來他做了會稽內史的官,會稽就是紹興酒的老家,今天的紹興市。有天早上,王羲之出門逛街時,看見一位阿婆在賣六角圓扇,半天賣不掉一把。王羲之就叫隨從拿筆來,在每把扇子上寫了五個字。阿婆見了,氣得直跺腳,罵道:你弄髒了我的扇子,叫我怎麼賣呢?

這可是我全家靠它吃飯的呀!你要賠我!」王羲之笑道:「阿婆!沒有關係,你衹要說王羲之寫的,王羲之問阿婆:「一把賣多少錢?」阿婆說:「二十多文。」王羲之說:「你賣它一百文好了。」大家一看是太守寫的秀麗的字,立刻搶購一空,來晚買不到的人,都懊惱不已。阿婆高興得合不攏癟嘴。從此阿婆天天去衙門找王羲之,拿了許多扇子請他寫字。王羲之公務繁忙,那有閒功夫寫字,一見阿婆來到巷子,就躲了起來,這是今天紹興市的「躲姥巷」。

王羲之特別喜愛白鵝,因為白鵝高雅潔白。他聽說有一位道士養了一群大白鵝,特地前往欣賞。道士請他寫篇老子著的「道德經」,就把這群鵝送給他,他高興地答應了。他又聽說一位孤老太太養了一隻大白鵝,叫聲非常嘹亮好聽,他又想去欣賞。這位孤老太太聽說太守要來拜訪,就把鵝殺掉,來招待貴賓。王羲之眼見鵝已變成盆中飧,懊惱萬分!

   他的兒子王獻之也寫得一手好字。小時候練字,王羲之想試他的功力,從後面出其不意拔他的筆,竟拔不動。有一天,王羲之寫一個「鵝」的大字,剛寫了上半個「我」字,忽然有人來訪,來不及寫完,就出去見客人。王獻之見了,一時興起,拿筆補寫了下半個「鳥」字。如今紹興市有塊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寫的「鵝」字匾。上半個「我」字比較瘦,下半「鳥」字比較胖。又有一天,王羲之去一位門生家裡,見門生家中的茶几潔淨明亮,他隨筆題了一首詩。門生的父親把字洗掉了,門生懊喪不已!

王羲之也像書法家張芝一樣,寫字洗筆,水池都變成黑池。唐太宗最愛王羲之的書法,他叫大臣中字寫得好的人,臨摹王羲之的字。死後,還拿王羲之的墨寶殉葬。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故而世稱王右軍。

其次是鍾繇,他是東漢末年和談曹魏時代的人,生在王羲之之前。幼年時,叔父帶他去洛陽見他的父親。半路上遇到一位看相的人,相士對他的叔父說:「這孩子大貴之相,但是剋水,要小心!」後來經過一座小橋,鍾繇失足跌了下去,

差點淹死,幸被救了起來。日後他果然官至太傅,封定為陵侯,做了大官。

年輕的時候,和胡昭一同跟劉德升學寫字,世稱「胡肥鍾瘦」。他為了學寫字,十六年不曾回家。平時與人閒談,常用拐杖在地上寫字,長約數步。又於床上睡

覺的時候,在棉被上用手指練習筆勢,久而久之,棉被竟被戳了一個洞。可見他用功之深!

歐陽詢是唐朝時代的人,他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兒子練習寫字的「指歸同回」如同得到了珍寶,日夜揣摩,高興得寢食俱廢。他又對書法家索靖的.碑銘非常愛好,在碑前反覆研究觀摩,倦了就在碑前休息,三天之後,才回家。

顏真卿也是唐朝時代的人,「安、史之亂」,河北、山西完全失陷,當時他任平原太守,首先起兵抵抗反賊安祿山、史思明。唐玄宗聽到安、史叛亂的消息,嘆氣道:「河北二十四郡,難道沒有一個忠臣嗎?」後來聽到顏真卿的忠義,大喜道:「我不認得顏真卿的相貌,他能這樣忠君愛國,真是了不起啊!」後來奸相盧杞陷害他,奏請德宗皇帝,命他出使叛將李希烈。李希烈百般脅迫他投降,他始終不屈,終於被殺,忠烈而死,已經高齡七十六歲了。他的字方方正正,真是字如其人!

唐朝又有一位大書法家,那就是柳公權。有一天,唐穆宗皇帝對柳公權道:「我在佛寺,看到你寫的字,寫得好漂亮唷!你是怎麼寫的?」柳公權回答道:「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皇帝深為讚許!世人評論顏真卿和柳公權兩人的書法,說顏體多筋,柳體多骨,因有「顏筋柳骨」之說。當時公卿大臣的家廟、墓誌銘,假使不是柳公權寫的,人家就會說他的子孫不孝。

由於他的字寫得好,因此揚名國外,外國使臣前來中國,都以重金買他的字。柳公權為人清廉,但他的奴才卻非常貪財,他偷偷地揭錢筒的封條,偷走銀兩花用,有一天柳公權見錢筒裡的銀兩不見了笑道:「銀子羽化變成神仙去了。」奴才在一旁偷笑柳公權是個書獃子。

但是柳公權對文房四寶視如珍寶,鎖了起來,自己保管鑰匙,不許任何人動它一下。柳公權真是一個有趣的人!後代的人,都教小孩子先練柳體,再學顏體,因為柳體比起較容易學,顏體比較難學,柳體打下基礎,再學顏體就比較容易了。顏、柳兩體是服務社會,所謂正楷,其餘草書、隸書、篆書就不適合了。

趙孟頫是宋朝的宗室,宋亡,仕元,他的體貌風度瀟灑閒雅,好似神仙的樣子,元世祖、元仁宗兩位皇帝都非常敬愛他。他的詩、書、畫樣樣都精。又快又好!故宮博物院典藏的六體。元朝四大畫家之一的黃公望讚歎道;「千字文」是兩天寫成「若不是親眼看過趙子昂寫字多而快,直是不敢相信,他一天可以寫一兩萬字!直是運筆如飛啊!」

趙孟頫的夫人管道升、兒子趙雍,也寫得一手好字。仁宗皇帝叫人將趙孟頫一家三人的字編成一卷,交給秘書監保管說:「給後世的人知道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寫得一手好字,也是一件奇事了!」

至於民國以來,則有一位唐駝,他是江蘇常州人。少年的時候,喜歡寫字,

每天一早起來就練字,寒暑不停,三年有成,而且獨創一格,名氣很大,人人都請他寫字,賺了很多錢。他這個人很有功德心,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他拿了寫字賺來的錢,替家鄉蓋了一所學校,培植青年學子。

唐駝本名守衡,因為他年輕的時候,發奮練字,坐的姿勢不正,幾年下來,竟變成了駝背,因此人家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唐駝」,本名反而不知道了。所以各位看書寫字時,姿勢必須要端正,否則就會變成「四眼田雞」「駝背」了。

最後談到于右任,他是陝西三原縣人,是黨國元老,我們前任監察院院長。為人公正廉明,寫得一手標準草書,世人尊右老為「草聖」。他在幼年的時候,家裡非常窮苦,他的父親去他鄉謀生,二歲時,母親趙太夫人因生病過逝。臨終的時候,他的母親拜託伯母房太夫人養育他,所以他是房太夫人養大的。

據說他的母親趙太夫人七歲的時候,和他的弟弟,跟隨他們的父親,從甘肅晉原縣逃荒到陝西。滿清時代,沒有火車、汽車,千里路途,只有走路,走不了多久,小女孩的腳都走起了水泡,實在走不動,而且所帶的乾糧也吃光了,因在荒山野谷,死路一條,趙老先生狠下心來,丟下女兒,揹著兒子頭也不回忍著眼淚,往前走了。女兒在後面哭喊著:「爸爸不要丟下我呀!荷荷!」哭得聲嘶力竭,但是腳太痛,走不動,爸爸也不見了。

天色漸漸暗下來了。幸虧天無絕人之路,剛巧來了一群駱駝商人,忽然發現路上躺著一個小女孩,他們都大吃一驚!荒山裡多的是大野狼,到了夜裡,會被吃掉的。他們問明了原因,就讓小女孩騎了駱駝,追上了她的父親,商人送了一點錢和乾糧,這才平安的到了陝西。

右老的母親,十九歲的時候,嫁給了房太夫人先生的弟弟于新三。右老童年的時候,有一天,和村裡的幾個小孩子去野外牧羊,忽然來了一群大野狼,孩子們嚇得逃回了棧子,右老小,落了單,一隻大野狼撲向右老,正在千鈞一髮之際,來了一位農夫,立刻衝上前去,拿刀趕走了大野狼,救了右老,房太夫人嚇得再也不敢叫右老去牧羊了。

後來房太夫人託求村人設了一座私塾,右老七歲那年開始上學,二十五歲,中了舉人,風光一時。後來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創建了中華民國,做了監察院院長,副總統候選人的大官,這都是偉大的房太夫人和右老努力的功勞!右老一生清廉,任監察院長三十多年,高壽八十六歲,一生沒有房產,一貧如洗。死後遺有一隻鐵盒子,打閉一看除了文稿,只有欠人家的賬單,別無他物。

他的秘書胡恒書法大師說:「他的薪水都幫助人了。」生前,老總統蔣公去探望他,見他家裡連個冰箱、電風扇都沒有,立刻叫人買來送給他,他怕電費太貴付不起,不敢要,老總統答應替他付。想想今天的大官下了台,猶年收入上億元,

汽車十幾部,豪宅好幾棟,一大群人侍候他,國家怎麼會搞得好呢!

 

)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原藉琅琊臨沂(三○七│三六五)(今山東人)官至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卒於東晉哀帝興寧三年、得年五十八歲。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行書之龍」乃王羲之五十一歲時七分醉意所寫的,有一次在浙江會嵇山陰的蘭亭序、舉行盛大「曲水流觴」雅會,據說王羲之當時雖已大醉,但下筆有如神助,使用蠶繭紙、鼠鬚筆、乘興為詩篇即席寫序。

右軍四十四歲辭官遷至山水風光明媚的會稽(浙江紹興)打發悠悠自在的生活,長年沉醉於書法創作之中、其對八分、隸、楷、行、章草、飛白各體無不擅長、現存書跡以楷、行、草為多、其書典雅端正,縹緲具神仙味、豎绶逝塑彫成特異風,隋唐以來,崇仰臨書者眾,與其子王獻之同稱二王,世稱書聖。





)釋智永字法極、號永禪師、(浙江會稽縣)南北朝時代陳朝人、惟出家主持吳興永欣寺、惟仰慕祖風、埋首書法、擅長各體而有名、享年近一百歲。

釋智永在吳興的永欣寺閉關三十年,曾寫了八百多本的真草千字文,各分送浙江東部寺廟每寺各一本,所寫的千字文之特色是楷書與草書二種,故名為「真草千字文」真草對照行式排列而成,最引以為傲是在於草書,從草書風格中可得知熟練王羲之的書法真傳,真草之間也有自己獨特的風格。

 真草千字文刻本,有關中本和寶墨軒本二種,該兩本之真跡流傳日本,那種美感的筆觸令人欲醉,日本人視為中國書跡稀有之國寶。



)虞世南字伯施(五五八│六三八)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人品高尚、學識卓越、精擅文章書法其父荔士於梁陳,為一清廉人,其兄世基博學多才、亦能書法、世南三歲喪父、與其兄在吳郡顧野共讀十餘年,兄弟均受陳文帝所愛,虞世南個性梗直,得以任著作郎兼弘文閣學士,貞觀四年任秘書少監。 

虞世南表面柔弱而內心剛烈,太宗對世南的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給與五絕評語,虞世南自幼從王羲之、智永習書法,在王氏筆法薰陶下、妙得其體、終傳智永筆法而聲名大譟,被稱唐初三大書法家之首,對其書法評價為「氣色秀潤、意和筆調、外柔內剛。」秀美有如「如羅绮嬌春、鵷鴻戲沼。」,神韻似「如層臺緩步、高謝風塵」。虞世南兼擅眾體,楷書以孔子廟堂碑最富盛名。



)歐陽詢字信本,潭洲人,生於陳、永定元年,貞觀十五。幼喪父,由父執之友養育,博學經書,身任隋煬帝太序博士,與唐高祖有深交,隋亡,被高祖技擢為給事中要職,書法成名甚早,與虞世南、褚亮被選為弘文館學士,教習五品以上文武官書法,貞觀六年封渤海男,十一年拜銀青光祿大夫,享年八十五歲

歐陽詢繼王羲之的傳統,八分體尤佳,楷行出自王獻之風格,風度神彩比智永嚴肅,色潤接近虞世南,草書險勁,缺少雅緻風趣。在晉書法基礎上,創造清新的風格,在出奇的骨架中寄託着時代的精神,為書法創造出美妙新面貌。且獨樹一格,世稱歐體,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最富盛名。

楮遂良字登善、杭州錢塘人,(五九六│六五九),唐高宗時官封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自幼敏而好學,博涉經文,潛心翰墨,深得唐太宗的賞識。

)楮遂良著書有、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房玄齡碑等::碑為四十六歲時力作,字畫奇偉,結體雄渾與寬博方整,變化自然。他的字下筆遒勁、深得王羲之的書體、太宗因而召為侍書。

楮遂良開學始學虞世南,後學王羲之,褚的書法結構閒雅,運筆清勁筆墨之間顯出生平偉大節操。有多種變化和富有情趣,為初唐三大書法家之一,楷書以雁塔聖教序最富盛名。



)孫過庭名虔禮、浙江富陽人(西元六四八│七○三)吳郡人、卒於(西元六四八│七○二)曾任率府錄參軍,四十歲時任官、因受讒言退職,一度貧病交加,五十五歲死於洛陽植業里客舍中。

孫過庭的書法來自二王,仕臨摹方面技特善於臨摹,技巧非常優越、其字特色在於「用筆破而愈完、飄逸而愈沉著、婀娜而愈剛健。」

孫過庭他的書法以草書最為精妙,寫的字有男性美,充沛的精神、運筆遒麗、有才子氣,他不僅是書法家,也是有名的書法論述家,並且是文章大家,代表作品是書譜。





)顏真卿字清臣、長安人,(七○九│七八五),封魯郡開國公,世稱顏魯公。為官宦世家,曾祖勤禮長於篆籀,祖父昭甫長於篆籀草隸,父惟貞草隸尤巧。

真卿幼失父、受伯父元孫和次兄允南教導、二十六歲舉進士、三十五歲任監察御史、因性剛直、與歷任宰相不和,常被外放為官,回長安任刑部尚書已六十八歲。又與宰相盧杞不睦,被派遣至河南宣撫叛軍字希烈,被李逮捕、於貞元元年,八月被縊殺,享年七十八歲,德宗聞悉廢廟五日並諡文忠。

顏真卿的書風比平常楷書的平扁寫成橢圓形狀,他的書端正勁美、氣勢雄厚。



)懷素(生卒不詳,生於開元十三年,七二五年)字藏真、湖南永州零陵人,童年入佛門,生性喜愛書法,家貧無紙筆,以芭蕉葉代紙,以手指代筆,勤練不輟,因得張謂推介博得草書奇才美譽,大曆十二年在洛陽和顏真卿相見,懷素出示張謂請求賜序,顏欣然為之。

懷素愛酒,醉後任意在牆壁上飛舞狂草,狀似張旭,世稱狂僧。晚年草書勝過張旭,據說是田夏雲幻變中頓悟出來,連綿游絲、變幻無窮,代表作有自敍帖、聖母帖、草書千字文、苦筍帖、藏真帖、律公帖、客舍帖、和醉僧僧帖等



)柳公權字誠懸、(七七六│八六五年)京兆華原(陜西耀縣人)柳氏一族乃河南望族,曾任太子少師,後來封為河東邵公,享年八十七歲。

唐穆宗嘗問柳公權用筆之法,答云:「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此句話,給歷史與後人塑造一個正直良臣形象。

柳公權不僅楷書鋒利露骨、行書也很巧妙、初學王羲之、後採多方筆法、自成一家、書名遠播夷狄各地、在建碑立名石基誌銘中、如果得不到柳公權的書法、認為子孫不孝所致。



柳公權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於顏體,柳字稍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著有玄秘塔、金剛經、等::多種字帖。



)米芾(皇祐三│大觀元年)‧一○五一│一一○七)字元章、湖北襄陽人、初名黻、四十歲改名芾。號鹿門居士、襄陽漫仕、定居江蘇鎮江北固山下,又稱海岳庵。官及廣東含光尉、知雍邱縣,知漣水軍、知淮陽軍、卒於淮陽軍任內。

米芾、蘇東坡、黃庭堅和蔡襄共稱宋之四大家,米芾書法乃習晉人為根柢,奔放不羈、吸取晉人運筆法,高古風格、不僅書法清秀,繪畫尤精、收藏晉人真跡亦豐,經畢生的努力與天分,其書畫技藝成為宋代第一,流傳作品有苕溪詩卷等九種、除大行皇太后挽詞為小楷外,餘均屬行書。(特選帖如圖)以供觀賞。



(十)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湖州)人(西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卒於元英宗至治二年(一三二一年)。為宋太祖第四子秦王德芳第十代後裔、宋亡後家居數年,歷五代君主信任,官至榮祿大夫,死後封魏國公。

趙孟頫講究個人風彩,學德優秀、擅長書畫詩文,就其書法言,行草追求二王、碑書不脫中唐之李北海,徐浩書風、惟有李之爽朗、而無其俏佻、有徐的莊重而無其鈍。也有顏體面貌、行書溫雅寬博,筆鋒圓熟以千字文代表。

趙孟頫六十六歲寫漢汲黯傳小楷為趙書之精品傑作,餘尚有蘭亭帖十三跋,某院記殘稿、仇鍔墓誌銘、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等。



(十二)文徵明字徵仲、號衡山、江蘇(蘇州人氏)(一四七○│一五五九)其祖父為舉人,其父為成仕八年進士,而徵明終身不第,卻與舉人出身的祝允明,進士及第的徐禎卿締結忘年之交,世人稱他們為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筆法學自李應禎,繪畫受沈周提掖指導,徵明因非進士出身,在朝官僅五年,於五十三歲辭官回家築寶、潛心於書畫,直到八十九歲而不休。

文徵明是屬天才型的書法家,不宗王、也不宗顏,但他的書法既有顏的精神與影子,晚年猶學黃庭堅,文徵明之成名本是赤壁賦,五十七歲作品草書絕妙、已臻盡善盡美、毫無瑕疵境界,遺作有黃庭堅書伏波神詞卷跋,輞川圗卷跋、離騷九歌、陶淵明飲酒詩二十首等。(特選帖如圖)以供觀賞。



十三)董其昌字玄宰、思白、思翁、(嘉靖三四│崇禎九、一五五五│一六三六)江蘇華亭人,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享年八十一歲。

董其昌深得晉人書法之蘊奧,以項元汴墓誌銘為其代表作、此乃八十時作品、揉合行書楷書於一爐、遒勁暢媚,不愧名家氣派,董書總體言,不失枯淡、秀潤、率意,巧妙中有卓越之處,由於禪學修養高,在書法境界也表現出自然風範,若無極優越之品格與學養者,難登堂入室。

其傳世作品除前述項元汴墓誌銘外,尚有行草詩卷和萬歲通天進帖跋等。



十四)鄭板橋字克柔、號板橋、本名一個燮字(康熙三二│乾隆三○、一六九三│一七六五)江蘇興化人、乾隆進士、最後以縣知事辭官返里,因縱情詩酒,不適做官,具長詩、書、畫三絕。

其書法在楷書中混合篆隸,又加繪畫方法,如在波磔裡用畫石蘭手法,筆道瘦得厲害,正楷占三分之一,隸書占三分之二,稱八分對六分半書寫法,在流俗中並不諂媚,把自己的態度浮現於字體上,世人評價甚高,傳世碑帖有畫竹題記,節懷素自敍帖兩種,常見者有「難得糊塗」四字。(特選帖如圖)以供觀賞。



十五)張猛龍碑

何許人,只知為魏魯郡太守張猛龍,書寫該碑作者不可考,惟書法峻拔險勁、風韻豐富,被書家推為晉書之瑰寶,楷書之最高境界。

張猛龍碑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的刻於北魏正光三年(西元五二二年)碑高度為八尺四寸,寬為三尺七寸,原石保存於山東曲阜孔廟。

是頌揚北魏魯群太守張猛龍的德業而建的,可見張猛龍碑,非張猛龍所寫,張亦非書法家、可以確定。此碑古人並未重視,至清朝時碑學勃興,為包世臣與康有為之推介,才名重一時,此碑作為初學者體會方筆運筆法之絕佳範本。



十六)漢禮器碑

禮器碑與乙瑛碑、史晨前後碑,是漢碑傑出三大名著,禮器碑又被稱為漢隸之神品第一。

碑為漢垣帝求壽二年(一五六)魯相國韓勒所建,碑文的內容,刻韓勒的功績始末,讚揚他的名聲,傳頌久遠。在漢隸中,是素朴流麗的作品。結構方整精妙  八分隸法不誇張,持有溫雅瘦勁的筆道,筆勢流暢有力,風神峻潔,表現高雅,為學習漢隸入門不可缺少之極品。



十七)漢史晨碑前後碑

史晨碑前碑(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與史晨後碑(史晨孔子廟後碑)實為一碑,兩面文字。前碑以紀念盛大舉行孔子廟祭典而表彰建立的正面碑文,字體謹嚴古厚,端正大方,習氣極少,為品位極高之隸書。

後碑是前碑背面刻的文字,敘述建碑之由來,次述孔廟祭典盛況,上至長史,下至孔氏家族、教師、執事、弟子等九百又七人,將孔子舊跡修繕,表揚官吏功績。前後碑均為一人手筆。



十八)西嶽華山廟碑

此碑以亡佚,拓本有三種,長垣本為何北王文蓀所收藏,可惜!昭和四年已流入日人中村不折氏手中。關中本為陜西東雲駒、東雲雛兄弟所收藏。四明本為浙江豐熙所擁有。惟後兩本不及長垣本完整。

此碑與史晨碑的書風為漢碑之代表。古來傳說為蔡邕的書法,又說是郭香察所寫,但均為實證。(特選碑如圖)以供觀賞。



十九)石門頌

石門在陜西襃城縣,於關中出漢中襄斜道之南端,該斜道為古刻殘存摩崖之名勝地方。

「惟坤靈定」四字悠然自得,無拘無束。整個雕刻風格,縱橫勁拔,流露了奇古飄逸的風度,線條充滿韻律和流動性,自古以來,被譽為東漢人的傑作。     (特選碑如圖)以供觀賞。



二十)曹全碑

此碑於明隆慶(一五六七)至萬曆(一五七三)年間出土。為漢碑八分體的代表作。

書法結構完整,是所有漢碑中,最溫雅、婉麗、流美,較具女性化特質。書寫八分技巧成熟,已達最完美的境界,日本人視為不二墨寶,學習它的風範。此碑為陜西邰陽令曹全的頌德碑,曹全乃甘肅人,因清剿黃巾賊亂而立功朝廷,於邰陽縣另內著有功績。



(二十)張遷碑

此碑為漢灵帝中平三年(一八六)山東穀城縣為頌揚前任縣長,時任河南湯陰縣令張遷的德政所建的碑。明朝才被發現,置於東平舊州學內,此碑本文十六行,每行四十二字,背刻有發起人姓名、官職、捐資。

書法方勁雄偉,古拙,最適合於隸書入門者臨摹,惟錯甚多,故有人懷疑為膺品,但以書法論書法,瑕不掩瑜。(特選碑如圖)以供觀賞。



二十二)乙瑛碑

此碑在山東曲阜,孔子廟內,後漢桓帝時,依據魯國為相的乙瑛所請求,在魯的孔子廟內設置百石的卒史一人守衛廟宇的緣由,以及乙瑛以下關係有功勞予以記載為漢隸中優秀的碑石,該碑又稱(孔廟置守廟百年卒史碑)。書法結構緊密嚴謹,筆力雄捷偼,運筆犀利,它的波磔洋溢著強而有力的動感。



二十三)南陽張黑女墓誌

北魏、普泰元年(五三一)原碑以亡佚,現存張玄(黑女)之墓誌,據說清道光五年(一八二五)有何紹基者在歷職(濟南)得到拓本,此本原為無錫秦文錦所收藏。

拓本只有二十行,每行二十個字,字體古澹凝遠,是北魏特有的鋒利之中潛藏了幽雅的書法。較刁遵墓誌力強素朴。張玄字黑女,生卒不詳。其墓誌為楷書,何人所書亦無可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承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