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大老陳立夫
百歲高齡不用扶
學術無雙德稱世
養身有道潤肌膚
傳承至聖行忠恕
業繼儒家識義乎
藝壇拔萃神筆妙
遺存墨寶獨特殊
讚黨國大老陳立夫 一 承翰許瑞龍敬撰
九十八高齡的總統府資政陳立夫先生,至今仍耳聰目明,健步如飛。
一、立夫先生的家世
陳立夫先生名祖燕,號立夫。一九○○年農曆七月廿七日生於浙江省吳興縣,(今改為湖州市),他父親陳勤士先生,字其業,二叔陳英士,字其美,三叔陳藹士,字其采,英士先生於辛亥革命初期與湖南黃興(字克強)先生同為我國父 孫中山先生的左右股肱。
二、立夫先生的志業與政績
立夫先生早年留學美國,在匹茲堡大學攻讀煤礦工程,歸國後,很想學以致用,為中國礦業開啟一條新路,但時值民國初建,北伐前夕,先總統 蔣公正在各方羅致人才,因此,先生轉而從政,先後擔任機要秘書、教育部長等要職,就奠定了立夫先生一生的志業,尤以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五○年間,在黨政方面貢獻特大,雖然先生開礦之志未酬,參加了國民革命。晚年卻在開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礦。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抗日戰爭期間,他在教育部長任內,發放流亡學生貸金一事,使得逃離淪陷區到大後方求學的青年可以安心讀書,弦歌不輟。諾貝爾獎金得主楊振寧、李政道二位就是其中受惠者。
三、肩負起復興中華文化、道德重整之使命
立夫先生到美國參加道德重整會議,返國後擔負復興中國固有道德文化之重任,及孔孟學會理事長的職務。
四、在中國醫藥學方面的推動
立夫先生又繼其長兄果夫先生遺志不忘,鼓吹中國傳統醫術,發揚光大中醫中藥以益人類。故贏得中醫界的「大保鏢」美稱。
五、立夫先生養生保健之道
接近他的人都知道陳資政的高壽實來自一套特殊養生之道-四十八字養生真訣。那就是:「養身在動,養心在靜;飲食有節,起居有時;物熟始食,水沸始飲;多食果菜,少食肉類;頭部宜冷,足部宜暖;知足常樂,無求常安。」因此,九十八歲高齡的立夫先生至今仍耳聰目明,健步如飛,童顏鶴髮,精神矍鑠;也是他給人最深、最動人的印象。同時他更鼓勵國人以穴位按摩法健身;散步、自我按摩、洗澡,都能促進新陳代謝、血液流暢,關節靈活。
六、他日常養生保健活動習慣
他每天清晨五點半起床,起床後第一件事是先沐浴再用早餐,然後在院子裡散步五百到一千步,數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立夫先生的自我按摩健身法,就是在沐浴時,從頭頂到腳心,全身各處,(包括眼睛、太陽穴、耳朵、鼻子、齒顎、頸部、胸腹、腰部、攝護腺、膝蓋和腳底板)水沖到那裡,就用兩手心在此部位按摩一百下。每次需時約四十分鐘。他解釋說:這是利用水的溫熱力量以及皮膚的摩擦促進週身血液循環暢通。以上錄自陳立夫先生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