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_F23_20110614011815303.jpg            第五章許老師書法教學方法及基本要領

中國文字的形態千變萬化,字數多達五萬餘個,但基本構件,不僅有點、橫、豎、撇、捺、挑、鉤、折八種,即所謂「永」字八法,來源說法有三如下:



一、崔瑗、鍾繇、王羲之、所說。唐人張懷瓘「玉堂禁經」用筆法「云」八法起於隸字之始,後漢崔子玉歷鍾、王以下、傳授所用八體該於萬字。

二、僧智永說。宋人陳思「書苑精華」,永字八法云:「隋僧智永,發其旨趣,授於虞秘監世南,自芝茲傳授遂廣彰焉」。

三、張旭說。出自宋、朱長文「墨池編」張旭傳永字八法,但也有人說,出自柳宗元,顏真卿等,莫衷一是。

     所謂「永字八法」是指永字包括了八種筆畫;但永字是否包括所有漢字之筆畫呢?也未必,如臥鉤、豎

    曲鉤、斜鉤、等:不在其內、不過永字奉為圭臬。使初學者懂得學習書法之要領。

永字八法基本筆法分解:

一、「側」一 即是一點。筆用側鋒,上尖下半圓收。

二、「勒」一短橫。用筆要斬截。如勒馬用韁,不可平臥。

三、「努」一 長豎。豎筆長而徐行,全神慣注,猶如引弩待發一般。

四、「趯」一 即是鉤。勢如蹲下而踢起,先蹲鋒得勢然後出鋒。

五、「策」一斜上小橫。運筆有如用鞭策馬,要仰送仰收。

六、「掠」一撇也。筆鋒側出,須力道,用斜撇尖出。

七、「啄」一捺也。下筆如截物之勢,要求隨蹲隨提,隨押隨放。



因此習書者如能勤練許老師之「習書八字法」假以時日,必可悟出書寫要領,「永、千、中、已、心、成、家、鳳」八個字寫得好,其餘都在掌握之中,當然這八個字亦不能概括所有漢字之筆畫,如鉤即有中鉤、左鉤、右鉤、平鉤、橫鉤、背拋鉤之別,「習書八字法」中就未全括,那永字八法更略而不談。

        習字之基本在於筆法,沒有筆法的字,等於缺乏規矩,寫出來的字就沒有意境。我們習書臨帖,是臨他的筆法,不是臨他的筆勢,筆法可以學任何人,筆勢則屬於自己,就像電視模仿秀,可以學某人的聲音,舉止動作(筆法),但學不到別人的個性(筆勢),寫字筆勢不可以學別人的,學也學不像。

      臨帖緊要在臨字之中筆畫寫法要領,將基礎的筆畫都寫好,任何一個字都會中規中矩,字的架構都會很美。學楷書如此,學篆、隸、行草亦然。歐體有歐體的寫法,顏體有顏體的寫法,不管學什麼體,都得先將一種基本筆法寫好,才能寫字有體,執筆成章。

       要想成為書法家,必須具備三個要件,天、力、法。天即天賦,力即工夫,法即法帖,離了法帖,天賦再高,苦練再久,也難成功。有志於書藝者,將「習書八字法」好好研究,用心體會,勤加練習,保證三年即可成小書法家,十年必有傲人之成績展示在世人面前,心動不如行動,不妨一試。

一如何學習書法一

許老師說:「字要寫得好,坐姿必須端正,歪身斜紙,寫不出好字,必須養成正確坐姿或立姿,一般寫小字用坐姿,兩腳須與肩同寬,腳板着地平放,兩手自然平放桌面,胸部離桌二、三寸,腰背伸直,頭稍向前俯,左手押紙,右手執筆,筆桿對正胸膛,兩眼正視,不偏不斜,才會寫出好字」。

寫三寸以上的字宜用立姿,尤其大字大草,非立姿很難運筆,桌面大約與腰高,兩腳立姿與肩同寬,身靠桌邊,距離與坐姿雷同,右手執筆,左手押紙,上身微俯,心情放輕鬆自然,精神集中。

一、運筆之方法一康有為說:「書法之妙、全在運筆」。

二、寫小字用一「枕腕法」腕部不懸空,將腕貼着桌面或紙面,握管嚴謹,活動以手指為主。

三、寫中字用一「提腕法」僅用指運,無法行轉自如,倘以肘着案,將腕虛提,四用腕運筆,即可為之。

四、寫大字用一「懸腕法」活動範圍更大,用枕腕法與提腕法,無法施展,須將腕肘懸虛,以肘運筆宜為適當。

許老師說:「初學書法應自楷書入門,因為楷書筆劃橫平豎直,間架平正,結構嚴謹,有規範可循,筆法具備,待楷書有了基礎後,再學隸行草篆,須隨興趣學亦可。至於大、中、小楷先學那一種,見仁見智,說法不一,一般而言,小孩宜先大字後小字,大人三種都可學,其實小字用得最廣,最普遍,但創作方面不宜」。

一、大楷較重於間架與結構,兒童肌肉活動尚未成熟,練習大字不適當,因大字多費紙張,用途不廣,是

      其缺點。

二、中楷比大字適合兒童寫作,惟中楷書寫較慢,用途尚不及小字普遍。

三、小楷書寫速度較快,惟小楷之結構與間架練習效果較差,初學兒童不宜寫小楷,也不宜寫大楷,以中楷為佳,成人則不受限制。

筆鋒分析:

一、逆鋒與迴鋒一 逆鋒用於起筆,迴鋒用於收筆。寫橫畫時,筆勢先逆鋒向左,起筆處然後向右行筆,至 

      尾處先做迴鋒收筆。

二、提鋒與蹲鋒一「提鋒用提筆,蹲鋒用頓筆」。筆畫要細、或是尖或彎須用提筆,是謂提鋒。筆畫要

     粗,或由細轉粗,須用頓筆,是謂頓鋒。停點狀,隨即向左收筆。

三、藏鋒與露鋒一 藏鋒又稱斂鋒,乃藏頭護尾,筆鋒不使外露之、露鋒則鋒芒鋸利,恰與藏鋒相反。

四、中鋒與偏鋒一 筆尖在畫中行,謂之「中鋒」。筆尖在字畫之一邊運行,只用筆毫一面,橫毫側管,稱為「偏鋒」。

五、側鋒與折鋒一行筆用中鋒,遇有轉彎處,筆毫轉彎而筆之軸心不轉,便「側鋒」。橫豎兩筆連成一筆,如末端提高,再將筆蹲下作豎起之勢稱「折鋒」。

六、方筆與圓筆:圓筆應提、方筆應頓。

如何臨摹:(初學者宜先摹後臨)(臨)是以將帖放置紙旁,觀察字形,筆畫臨着寫。(摹)

                           是將紙覆蓋在帖上,隨着字筆畫結構,描着寫。

一、「映印法」一將碑帖放置一旁,用筆臨寫帖中字,先求筆意,再求神韻。

三、「移臨法」一 用九宮格薄紙,依字大小而定,覆於字帖上面,每寫一字須移動九宮格一次。

四、「背臨法」一寫字不用看帖,憑記憶在帖中依樣寫出,背臨法須臨帖至相當成熟階段、亦稱為自運。

毛筆寫法運用:

     書法所以成為藝術,因它是用毛筆寫成,用毛筆寫字,輕按則細,重按則粗,提按揮運,造成千變萬化線條,才能呈現其美。

毛筆大致可分硬、中性、軟三種,硬性的筆,有紫毫,狼毫,彈性很強。中性的筆是兼毫,中心用硬毛,外包羊毛,兼毫彈性柔。軟性筆是羊毛,彈性小,不宜作書法。

一、運筆 三動式,按提、使轉

運筆也就是寫字時使用毛筆之方法。(三動式)

第一動一 入筆,就是將毛筆的筆毫按落紙上。入筆按下筆毫時,筆尖應朝左上角,無論那一種筆畫,如橫、豎、撇、捺、點、都一樣。

第二動一 作筆畫,將按下的筆毫拉動,寫出線條,或點畫。如橫由左向右拉,豎由上向下拉,或圓或方,或尖等。

第三動一 收筆,就是筆畫寫到結尾處,或作停頓止狀,如橫或豎,或作漸瘦消失狀,如撇,或作稍牽消失狀,如點,如果這一筆畫,中間有轉折,如寫口字,第二畫是橫而轉豎。這樣便應該用兩次「三動,第一次寫橫,到第三動時,不要收筆,而改為「提」,提就是將筆往高提起,成為未按筆毫的第一動以前情況,然後再按,按就是第二次的第一動,隨之向下拉成豎,再收筆,這一轉折的寫法就是「使轉」。

二、運腕和懸腕作字實祇在腕 指司執筆 腕司運筆。

許多書家用手指運筆,用中指為主力向下寫豎,向左下寫撇,向右下寫捺,寫橫則須搖掌,以向右,此乃大錯之法。又有要主張懸臂者,高懸全臂,每一點一畫都是懸臂動作,謂如此才見功夫,此亦乃大錯誤之法,寫大字,則需全臂皆懸,而掌不必豎,腕掌伸平,筆與掌臂大致成直角,以腕運筆,以臂運腕,方為正確。日常寫字,總以二寸大小最多,掌豎腕平起肘浮臂,為日常練之要務。

三、墨法筆酣墨色敷墨生韻

作書不僅要會用筆,更要會用墨,會用墨者,點畫會呈現優美潤厚流暢,不會用墨者,往往筆毫被牽制,使點畫失去筆意,僵滯枯澀,無生動之意,草率粗糙,全無美感,總之,墨過濃則滯筆,墨過淡則催筆,筆上墨少則筆畫枯,墨太多則筆畫侵淫,筆太慢則墨淫,紙太厚則墨枯,故習慣於筆快者,宜多醮墨,習慣於筆慢者,宜少醮墨,紙厚多醮墨,紙薄少醮墨,乃見用墨之法。

一文房四寶之選用一

筆之分別

1軟毛筆如羊毫筆 2硬毫筆如狼毫筆 3、軟硬適中筆如兼毫筆

新筆使用前須用清水或冷水不能洗熱水先將筆毛全部泡開洗開黏質

再將水分吸乾、然後沾墨、稱為開筆。

舊筆須書寫前先用清水潤濕、再插乾沾墨、稱為潤筆。

     書寫時、要順毫沾墨、要讓整支筆毫完全沾墨、書寫完再順毫洗乾淨、吸乾水份、掛在筆架上或筆捲內、乾淨是保養之好方法。

貳、墨之分別

2、墨分為松煙墨、化學墨、油煙墨、以質細、膠輕、色黑為佳、要方便以

墨汁使用。

      墨在硯台如何使用、磨墨時、要重按慢移、順方向轉圓、要小心避免墨汁外流、磨到墨汁稍成連黏狀、再用墨條推回硯台池內、即可書寫、寫完後擦乾硯台放在陰涼處、防曬、防潮、是最佳保養方法。

叁、硯之分別

3、硯分為端硯、螺溪硯、歙硯、石硯等使用時墨汁要倒在硯台池內、硯台表面要保持乾淨、以方便整體筆毛、寫完後將剩餘下來墨汁倒掉、硯台洗乾淨即可。

 

姿勢以五正基本要領為標準頭正、身正、腿正、心正、紙正、起先兩手手臂向外張開使身體與兩手成三角形態左手按紙撐住身體重心、右手執筆、肘關節不要貼住桌面、身體離桌距離約三吋、自然坐正、毛筆之位置要對正 右眼、才能看到運筆方向、紙張需隨書寫位置左右移動調整。

 

用筆要領1、注意起筆、下筆、行筆、收筆之角度。2、提筆要輕而能挺拔、按筆要重而不癡肥。3、轉筆要圓、折筆要方。4、辨別藏鋒、裹鋒、回鋒、露鋒之寫法。5、中鋒與側鋒之轉換。

 

三、執筆分為: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並攏向內彎曲、略似握拳狀、拇指朝上、放在食指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將毛筆置於食指與拇指之間、輕輕握住、不要太用力或太鬆、並視各人手掌大小來握拿執筆高度、以筆尖與手腕皆能接觸紙面為適、且注意掌豎、腕平、掌虛、指實、運筆才能生動靈活、以上稱為枕腕法、若要書寫較大字時、則可懸腕法、懸腕法手掌要放平、掌心要放虛一些。

 

四、運筆:書寫時、以手腕作支點、用手臂運筆、以手腕移動毛筆、隨線筆劃上下行筆、左右書寫、切勿用手指運筆、寫字時必須一氣呵成、從下筆到收筆一筆完成、氣韻十足、不可以修飾填補、描頭畫腳、變成畫字。不是寫字。成為敗筆而拖泥帶水。

   運筆時要注意筆到、力到、意到三原則、起筆藏鋒、行筆含蓄、收筆回鋒。

   此外應熟練各基本筆法、並勤加練習、以求每一筆線條乾淨、俐落、優美。

 

五、結構:字結構而言、分為單體字與合體字。單體字首先要注意筆畫之橫平豎直、並觀察字之中心與重心所在、主筆和副筆之長短配置、並且注意筆畫間之平行、平均、平衡分配、分別字長、方、扁、圓、斜、正、向背、俯仰、高低、聚散之變化、而合體字更注意偏旁上下左右筆畫多少排列、更要抓住字之中心線、不要把字寫得或大或小、字之格子需八分滿、字和字間大小要均勻。

 

 

一基本筆法練習與要領一

 

1、一筆切齊按下去、行筆細長過去收筆、按不癡肥

 

2、十筆切齊按下去、行筆細長過去收筆、橫畫與直畫交接的時候、基本上橫畫比較細、直畫比較粗類似房屋的柱子一樣、提時挺拔有力。

 

3:上面兩橫比較短、一畫、兩畫、第三畫比較長、行筆過去收筆、按不癡肥

 

4上:豎畫好像房屋的柱子一樣寫的比較粗、橫畫比較細、尤其橫細長行筆過去收筆、這樣看起來才能粗細有緻分。

 

5、土:橫畫先寫、豎畫好像房屋的柱子一樣寫的比較粗、尤其橫細長行筆過去收筆、這樣看起來才能粗細有分。

 

6、正:橫畫先寫、豎畫好像房屋的柱子一樣寫的比較粗、橫畫比較短細 、豎畫同樣比較粗、尤其橫細長行筆過去收筆、這樣看起來才能粗細有分、看起來有點像三角型。

 

7、口:按往內下先寫直畫稍往往內收筆、橫畫比較細 、直畫會比較粗而細才好看、橫畫要比直畫低一點、行筆過去不要剛剛好、要 凸一 點出去才正確。

 

8、田:田字跟口字一樣、按往內下先寫直畫收筆、橫畫比較細 、直畫會比較粗而長一點才好看、再寫裡面十字、橫畫細一點、直畫粗一點、最後橫畫連接要比右直畫高一點。

 

9、中:中字跟口字一樣寫法比口扁一點、按往內下先寫直畫收筆、橫畫比較細 、直畫比較粗轉細才好看、橫畫要比直畫低一點、行筆過去不要剛剛好、要凸一點出去、然後寫直畫(柱子)比橫畫粗一點、提時挺拔有力收筆。

 

 

10、日:按往內下先寫直畫收筆、橫畫比較細 、右邊直畫會比較粗長、短橫收筆、最後一筆橫畫前面要凸出去一點才好看。

 

 

11、甲:甲字跟田字一樣、按向往內下先寫直畫收筆、橫畫比較細 、直畫比較粗長、再寫裡面十字、橫畫細一點、最後直畫粗長寫柱子提時挺拔有力收筆、這樣才能把字撐起來。

 

12、由:由字跟田字一樣、按往內下先寫直畫收筆、橫畫比較細 、直畫會比較粗而細長一點才好看、 再寫裡面十字、然後寫 直畫(柱子)粗一點要出頭 、橫畫細一點、橫畫收筆。

 

13:撇起筆逆向撇出去撇短捺長像溜滑梯一樣拉出去 捺 行筆送到尾巴捺呢細到粗捺到底

 

14入:撇起筆逆向撇出去撇短捺長、像溜滑梯一樣拉出去捺行筆送到尾巴捺呢細到粗捺到底。

 

15、大:橫畫起筆收筆那麼撇先寫直一點、再左彎過來、如一開始就寫歪、紙也會跟著歪捺行筆划下來、像溜滑梯一樣拉出、行筆送到尾巴捺呢細到粗到底。

 

16天:天字跟大字一樣多一橫畫、橫畫起筆收筆那麼撇先寫直一點、再左彎過來、如一開始就寫歪、紙也會跟著歪捺行筆划下來、像溜滑梯一樣拉出去、行筆送到尾巴捺呢細到粗捺到底。

 

17夫:夫字跟天字一樣 橫畫起筆收筆那麼撇寫直要出頭、再直下左彎過來、如一開始就寫歪、紙也會跟著歪撇行筆逆向撇出去捺行筆划下來、像溜滑梯一樣拉出去捺行筆送到尾巴捺呢細到粗捺到底。

 

18、更:更字跟田字一樣、先橫畫行筆收筆那麼撇先寫直一點、再左彎過來、如一開始就彎、紙也會跟著歪捺行筆划下來、溜滑梯一樣拉出去、起筆送到

尾巴捺呢細到粗捺到底。

 

19、玉:橫畫收筆、再橫畫收筆、直畫比較粗類似房屋的柱子第四筆橫畫、利用最後一點來平衡整個字。

 

20、太:太字跟大字一樣、橫畫起筆收筆那麼撇先寫直一點、再左右彎過來、如一開始就寫歪、紙也會跟著歪捺行筆划下來、像溜滑梯一樣拉出去、行筆送到尾巴呢細到粗捺到底。

 

21、下:橫畫細長收筆、直畫比較粗類似房屋的柱子最後一點收筆。

 

22、公:按左逆向撇出、右邊寫個點就可以粗到細、粗到細、再點一點。

23、不:橫畫細長收筆、按左逆向撇出、交叉直下垂露收筆、最後長點收筆。

 

24、其:橫畫收筆、兩邊直畫左邊較細、右邊較粗、 短橫收筆、再短橫收筆、 橫畫細長收筆、左撇出、寫右點。

 

25、水:按直畫比較粗提時挺拔有力收筆、做好角度鉤起來、挑上去、撇下來、再撇下來、捺出去。

 

26、可:橫畫細長收筆、如口相同、提時挺拔有力收筆、直畫比較粗做好角度鉤起來。

 

27、寺:短橫、短豎、橫畫細長收筆、 橫畫較短、 按直畫比較粗做好角度鉤起來、最後短點收筆。

 

28、泉:短撇、直畫往內寫、橫畫比較細 、直畫會比較粗而細才好看、直畫(柱子)比較粗做好角度鉤起來、挑上去、撇下來、再撇下來、捺出去。

 

29、利:短撇、短橫、 直畫比較粗做好角度鉤起來、撇出、右點短一點 、以配合右直畫緊密、直畫比較粗做好角度鉤起來。

 

30、則:直畫收筆、兩直畫左邊較細、右邊較粗、短橫收筆 、再短橫收筆、 橫畫收筆 、左邊撇出、右點、以配合右直畫緊密、直畫比較粗做好角度鉤起來。

 

31、元:短橫斜、再短橫斜、左撇出去、為什麼要斜、因為要配合豎曲鉤(浮鵝鉤)、直轉彎、向右行筆做好角度鉤上去。

 

32、尤:短橫斜、直長撇、上面為什麼要斜、因為要配合豎曲鉤(浮鵝鉤)、直轉彎、向右行筆做好角度鉤上去、最後短點收筆。

 

33、克:短橫斜、撇下來、以口字相同、撇過去、上面也要帶點斜、因為要配合豎曲鉤(浮鵝鉤)、直轉彎、向右行筆做好角度鉤上去。

 

34、已:橫畫、豎折、橫畫收筆、豎曲鉤(浮鵝鉤)、直轉彎、向右行筆做好角度鉤上去。

 

35、也:橫畫斜、豎折鉤、直畫短、豎曲鉤(浮鵝鉤)、直轉彎、向右運行筆做好角度鉤上去。

 

36、色:短撇、橫折、橫畫轉折、點畫、橫畫、豎曲鉤(浮鵝鉤)、直轉彎、向右行筆做好角度鉤上去。

 

37、代:短撇、直畫垂露收筆、斜橫收筆、斜鉤細長(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最後右點。

 

38、成:橫畫先寫、再寫直撇、橫折鉤、斜鉤細長(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短撇、最後右點。

 

39、我:先寫短撇、再寫橫畫、豎鉤帶點彎曲、挑鉤出、斜鉤細長(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短撇出、最後右點收筆。

 

40、或:先寫橫畫、以口相同、再寫往上挑出、豎鉤帶點彎曲、挑出、斜鉤細長(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短撇出、最後右點。

 

41、城:橫斜、直畫短、再寫往上挑出、橫畫、再寫直撇、橫折鉤、斜鉤細長(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短撇、最後右點收筆。

 

42、找:橫畫、直鉤出、再往上挑出、斜鉤細長(戈部)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短撇出、最後右點收筆。

 

43、心:左點入筆逆向收筆、臥鉤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然後出鋒點寫出、右點收筆。

 

44、思:上方與田相同、左點入筆逆向收筆、臥鉤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然後出鋒點寫出、右點收筆。

 

 

45、忠:上方與中相同、左點入筆逆向收筆、臥鉤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然後出鋒點寫出、右點收筆。

 

 

46、恩:按往內下直畫收筆、橫畫比較細、直畫會比較粗一點才好看、再寫裡面大字、最後橫畫連接要比右直畫高、左點入筆逆向收筆、臥鉤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然後出鋒點寫出、右點收筆。

 

 

47、意:直點、橫畫、出鋒點、撇點、橫畫細長、再寫曰、左點入筆逆向收筆、臥鉤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然後出鋒點寫出、右點收筆。

 

 

48、應:直點、橫畫、直撇長、先寫人部 、再寫佳、左點入筆逆向收筆、臥鉤 先按成弓箭形做好角度往上鉤、然後出鋒點寫出、右點收筆。

 

 

1、一、工、土(視平線) 2、平、千、羊(垂直線)

 

3、中、正、不(中心與重心合一) 4、見、木、方(中心與重心分開)

 

5、古、文、允(主筆拉長) 6、玉、重、言(橫:平行、平均)

 

7、川、門、世(直:平行、平均) 8、勿、玄、多(斜:平行、平均)

 

9、米、求、衣(分佈平均對稱) 10、四、尚、以(扁形字)

 

11、自、身、月(長形字) 12、同、固、因(方形字)

 

13、立、夫、生(正三角形字) 14、可、下、市(倒三角形字)

 

15、子、去、今(菱形字) 16、力、母、夕(平均四邊形字)

 

17、西、至、年(各橫畫俯仰變化) 18、非、風、兆(左右相背)

 

19、功、好、沙(左右相同) 20、形、創、朝(左大右小)

 

21、信、桃、情(左小右大) 22、往、誠、級(左小右大)

 

23、相、明、縣(左右相等) 24、記、敬、對(左右相等)

 

25、冰、呼、場(左小右齊) 26、和、弘、細(右小位中)

 

27、幼、新、即(左高右低) 28、微、謝、班(左中右均等)

 

29、樹、傾、鄉(中間部位較短) 30、昌、皇、思(上下相等)

 

31、悲、益、書(上長下短) 32、童、青、貴(上短下長)

 

33、賢、皆、聖(上寬下窄、上下相等) 34、意、莫、器(上中下相等)

 

35、林、品、晶(重覆字形變化) 36、唱、歌、雙(重覆字形變化)

 

37、樂、幾、慈(重覆字形變化) 38、喜、譯、事(橫畫組合變化)

 

39、帶、與、前(豎畫組合變化) 40、後、效、家(撇畫組合變化)

 

41、宗、谷、亦(點畫組合變化) 42、為、然、無(點畫組合變化)

 

43、滿、深、清(點畫組合變化) 44、冷、於、冬(點畫組合變化)

 

45、業、堂、兼(點畫組合變化) 46、當、尋、學(中間小、上大)

 

47、國、團、園(四面包圍) 48、葉、舊、齊(上小中下大)

 

49、居、原、處(兩面包圍)  50、菊、司、句(兩面包圍)

 

51、建、起、道(兩面包圍) 52、間、雨、周(三面包圍)

 

53、發、逢、食(捺不重覆) 54、之、心、火(筆斷意連)

 

八病:牛頭、鼠尾、蜂腰、鶴膝、折木、柴擔、竹節、棱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承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